

- 應該先存錢,剩下的才可以花掉
- 既然追求再多也無法滿足,不如反過來,別再擁有更多
- 真的有拿起這本書來看的一天嗎。如果是,書就回到架上,如果不是,就塞進袋子裡
- 浴室有旅館帶回來的小瓶罐裝,試用品一堆,把過期&不太使用的通通倒掉
- 可能會用到的想法,讓我留下東西
- 將賣掉的東西設立獨立戶頭存入,可以拿出來買「可購買清單」上的物品
- 我們只活一次,是該好好享受人生,但把預算當兒戲,動不動就亂花錢,欠下一屁股債可不是什麼享受
- 戒酒、戒大麻、戒消費真正的問題是,在這些朋友眼中,我的行為等同背叛
- 朋友可以分為兩種,一種會阻止你和酒吧的陌生人回家,另一種非但不阻止你,還會事後吹捧你酒後亂性的行為。
- 讀者的留言通常可歸為兩類(不含酸民),一種人受了你啟發,無條件支持你,另一種人也認同你的做法,卻會列出一長串理由來證明自己不能向你看齊
- 個人財務就是個人問題,對某個人管用的方法,另一個人可能就行不通,其他問題也是一樣
- 那些理想中的自己要用的東西,都是從前買下來的,因為我以為,有了這些,就能改善我的生活,或讓自己變得更好
- 這是買給誰的?是現在的自己,還是你想成為的那個人?
- 我得丟掉那些用不到的東西,承認我不會是那個更好的自己,然後接受自己真正的樣子
- 紀錄食後感:我開始記下吃完某些東西的感覺,找出哪些食物讓我不舒服,並慢慢減少攝取量。
- 紀錄消費感:花了錢,感覺真的好嗎?這樣花錢,對人生真的有幫助嗎?
- 如果這樣做感覺不好,為什麼還要做?我現在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
- 我想過得更好,至少要比現在更好。
- 想要拔除這些壞習慣,還需要用別的事情來替代
- 如果只能買一件,就該買最好的,但不是最貴或最佳品質,而是選擇最適合的。因為只能買一件,讓我更難做出決定,不再是一時衝動。
- 從前,我從沒想過要等有需要時再買東西,總相信有備無患,如今我逐漸明白,只有在真正缺乏時,才知道自己是否真需要
- 記錄自己消耗多少物資,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,卻完全打消我囤積浴廁用品的想法,因為根本無此必要
年度消費規則
- 可購買項目
- 生活雜貨與廚房基本用品
- 化妝品與衛浴用品(用完才買)
- 清潔用品
- 禮品
- 可購買清單允許項目
- 不得購買項目
- 外帶咖啡
- 衣物、鞋子、首飾
- 書籍、雜誌、筆記本
- 居家用品(蠟燭、家飾、家具等等)
- 電子產品
- 可購買清單
- 參加喜宴可穿的服裝,限買一套(洋裝一件、鞋子一雙),重複使用
- 運動衫(我只有一間,而且已經穿破好幾個洞)
- 運動鞋(已經穿到只剩一雙)
- 靴子(秋冬兩季還沒有能穿的鞋子)
- 床(已用13年,急需換新)
- 其他非換不可的東西,也可購買,但必須丟掉或捐出原來的那一個
不消費實驗指南
- 和家中的多餘物品說再見
- 製作物品清冊,記錄每個房間數量最多的五種東西
- 列出三種清單,必需品(清除整理)、非必需品(禁止購買)、可購買項目(限制)
- 舉凡商店或優惠卷電子報,一律取消訂閱
- 設定消費限制的存款帳戶,存下省下來的錢
- 公告周知,四處宣傳,知道的人越多,越能堅持下去
- 擺脫揮霍習慣,取代為不花錢的方式(製造新習慣)
- 留心揮霍誘因,改變應對方式(設置安全裝置,ex:請朋友制止自己)
- 不再依賴,善用資源(嘗試修理或動手做)
- 珍惜所有,感激現在擁有的一切
購買物品思考流程圖
- 真的需要嗎?是(往下)、否(別買)
- 昨天就需要這個?是(往下)、否(先等30天)
- 可以用借的或租的嗎?是(就這麼辦)、否(往下)
- 真的想要?是(買吧、記得買好一點)、否(別買)
購買書籍
請用訂閱代替掌聲
*訂閱Youtube頻道*追蹤IG
*追蹤FB粉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