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簡報&一場演講,能夠促成人們改變行動嗎?
讓我們向腦科學找答案,如何製作有實際影響力&促成行動的好內容。
以下重點摘錄自【別有目的的小意外】,分別提煉出 5條知識理論、19條行動清單 、1個檢查清單。
知識理論
1. 想讓人記住,就要融入他們的 : 反射、習慣、目標。
2. 建立整體框架後,決定要強調那些內容,並降低相鄰內容的刺激強度。
3. 行動 = 察覺與行動相關的線索 + 搜尋與行動相關的記憶 + 根據獎勵判斷是否行動。
4. 遺忘記憶曲線理論 : 記憶會隨時間逐漸忘掉多達9成,所以要主動掌控被記住的10%資訊。
5. 模糊痕跡理論 : 人類有兩種記憶,逐字記憶 & 要旨記憶。
行動清單
1. 將記憶線索埋在未來行動的場景中,就更容易行動。
2. 記憶線索與舊習慣連結在一起,容易形成新習慣。
3. 大腦會自動預測下一步,滿足聽眾的預測正確,就會產生愉悅感。
4. 在滿足預期&感到意外的內容之間,做到高低起伏的情緒。
5. 增強記憶線索就能促成行動,可在演講後提供:工作清單、教學影片、 免費試用軟體。
6. 用【想像】來製造預期,人類會思考未來,甚至感受未來,就會引起行動。
7. 能夠口耳相傳的訊息 : 結構單純、與長期目標相關、符合自身利益、社交行情、符合普世價值觀。
8. 至少比對照組(對手)增強30%才能被記住。如果太過相似,可以透過【強調獎賞】的方式製作內容。
9. 怕內容無趣嗎?可以運用觀眾自行產生的獨特性。
10. 故事由三元素組成 : 感官(五感)、認知(抽象概念)、情感,缺一不可。
11. 資深的聽眾較能處理抽象的內容,確認聽眾程度調整抽象概念比例。
12. 抽象文字要搭配具體圖片或具體情境,可以確保聽眾對內容的理解一致。
13. 同樣的情境重複同樣的內容,有助於逐字記憶。如果改變情境,就有助於要旨記憶。
14. 找出讓觀眾記憶的重點,並刪除多餘內容。
15. 先提供價值、才有資格爭取時間,進而提供更多內容。
16. 讓觀眾認同內容,就要保持簡短。如果觀眾不熟悉主題,或是必須做出重大決策,就要提供更多資訊。
17. 若是內容太長,就改變觀眾的時間知覺。可以提供進度條&不斷轉移注意力。
18. 觀眾與你互動時,感覺到高度不確定性,可以運用【可得性】【熟悉感】【權威性】等經驗法則,讓他們更快下決心。
19. 可信度 = 可欲性+可行性。可行性 : 可幫助觀眾自己做決定。可欲性 : 與他人互動時能幫上忙。
別有目的的小意外 檢查清單
內容至少要包含九個變數以上,才能產生影響力。項目 | 說明 | 評分(1~5分) |
---|---|---|
情境 | 埋下未來的行動情境 | |
線索 | 與日後的線索結合 | |
獨特性 | 相鄰內容的韻律 | |
情緒 | 獲得獎賞or遠離懲罰 | |
事實 | 實際經驗or準確數字 | |
熟悉度 | 與原有經驗結合 | |
動力 | 獲得獎賞or遠離懲罰時,所感受的心理狀態 | |
新奇性 | 未曾接觸的事物 | |
資訊量 | 太短太多都記不住 | |
重要性 | 當下的重要性 | |
重複性 | 至少3次以上 | |
自行產生的內容 | 互動、回答、思考、想像情境 | |
感覺強度 | 用到幾種感官 | |
社會因素 | 行動後獲得的社交優勢 | |
意外性 | 違反大腦的自然預測 |
購買連結
請用訂閱代替掌聲
*免費電子書**訂閱Youtube頻道
***訂閱電子報
****追蹤IG
*****追蹤FB粉專
在想些什麼呢?留言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