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成為提出犀利見解的高手嗎?
我們看新聞的管道,從電視報紙轉為社群軟體獲得.但新聞的推送受限於朋友同溫層,有一層無形的障壁阻礙全貌。
換句話說,你的世界觀是由朋友圈構成.所以,想成為有宏觀眼界的高手,就要打破朋友圈.難道我們增加媒體資訊管道&不同領域的朋友圈,就能擁有宏觀眼界嗎?
並沒有,這只會得到海量垃圾資訊,而我們光看完都成問題。
我們可以精選優質的資訊來源,可以是付費媒體或是各領域頂尖高手,這能夠大大減輕資訊篩選的壓力.
但有了精選優質資訊,還不夠提出自己的犀利見解,只能淪落資訊的搬運工。
我在【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】找到深度思考論證的方法,以下將分為 學歷史的意義、思辨七步驟、社會責任,三個部分來分享。
學歷史的意義
說實話,我的歷史爛到翻天.因為國中高中的歷史課,是單純應付考試成績的偽學習,考試完畢的當下就忘光光。
功利主義的學習,讓我把歷史變成年表,甚至簡化成一串速記口訣,跟哈利波特的咒語一樣,這不是歷史啊!
歷史是寶庫,由一連串的歷史事件點構成,我們不只在意每個點,更要注意前後關係,進而讀出歷史脈絡。
想想看,我們評估股票價格時,都會回頭查看過去幾年的股價歷史,有依據才能下判斷.但是面對時事評論,卻不在意過去歷史的脈絡,胡亂噴觀點,依據的是個人偏見啊。
除了歷史的垂直脈絡,我們把自己當作歷史人物,思考在當時為什麼做這樣的決策?
由此水平延伸,把周遭的國家歷史脈絡放在一起看,就形成歷史水平面,再看遠一點把全球的歷史脈絡放一起,我們能看到人類歷史網路,擁有上帝視角的宏觀視野由此而來。
遇到當下難解的事件,回頭翻翻歷史寶庫,將可以找到參照物。
思辨七步驟
有了歷史資料庫當參照,面對時事現象不再迷惘.但這樣還不夠.想提出個人犀利見解,我們還缺少思辨工具。
本書提供了深度思辨的方法,分為七個步驟。
- 步驟一 : 我們有好東西,自己卻不知道。
- 步驟二 : 我們有壞東西,自己也不知道。
- 步驟三 : 我們只看到別人的好,自己壞,卻沒想到這種壞是一種必經過程.
- 步驟四 : 我們有一樣好東西,很好沒錯,問題是這東西不只我們有,別人也有,因此沒什麼好沾沾自喜。
- 步驟五 : 我們有一樣好東西,好是好,但不是最好,因為外國可能更好,可惜我們不知道,因此錯失讓自己更好的機會。
- 步驟六 : 我們只看到外國的好,但沒看到它背後的歷史條件或發展代價,以為只要把制度搬過來,我們就可以進步.結果卻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。
- 步驟七 : 有時候,台灣與外國的差異並不是誰好誰不好.我們自認的不好,可能有它好的一面.外國讓我們羨慕的好,亦可能有它壞的另一面.台灣需不需要向外取經,是價值取捨的問題。
看了一大串深度文,頭腦開始昏沉.我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一次:
- 正反兼顧 : 發現好東西,要立刻反射相應的壞東西,反之亦然。
- 垂直脈絡 : 現況 是 過去歷史的延伸,要知道緣由及未來走勢。
- 水平延伸 : 現況 對標 其他國家的歷史脈絡,疊加正反兼顧,取得客觀視角。
- 價值判斷 : 依據歷史資料+客觀視角,提出個人見解。
我們建立一套自己的思辨邏輯,接收資訊時,就能發現被隱藏的部份.從被動的資訊轟炸,轉變為主動思辨過濾,我們的世界觀是由一次次的思辨構成。
社會責任
我們擁有 歷史資料庫&思辨工具,接下來就是擔起社會責任.作為參與社會運作的一份子,把份內的事情用心完成,也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。
但有對社會產生更大影響力的方法,就是參與政治.聽到政治很多人會退避三舍,其實參與政治有幾種方式,直接從政、政治獻金、選票支持、以及時事評論。
門檻最低的活動除了選票,就屬時事評論最具影響力.正因為我們不在政治結構之中,搭配 歷史資料庫&思辨工具 產生有意義的時事評論,進而推動社會的演進。
實際操作,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專業開始發揮影響,並非身為小螺絲就沈默不語,而是成群的小螺絲讓社會正常運作,想到參與時代巨輪的前進,就令人興奮不已。
結論
我炮我驕傲。
你曾經在PTT或是臉書公社,看過時事酸文或公審文嗎?除了捧腹大笑、拍案叫絕之外,螢幕背後的作者傳遞了什麼價值給我們呢?
我不否認發好笑廢文非常的舒壓,但只要每個人撥出一點「廢文力」用在時事評論,肯定會產生極大的社會影響力,前提是內容要透過思辯煉成。
能把嚴肅令人想睡的議題,用幽默趣味的廢文體闡述,又兼具犀利觀點,或許是這個時代的評論格式。
當我們說話時,我們可能害怕所說的話不被接納或不受歡迎,但我們如果沉默,我們仍會害怕,因此還是說出來比較好 – 奧瑞德·洛德 (作家)
購買連結
請用訂閱代替掌聲
*訂閱Youtube頻道*追蹤IG
*追蹤FB粉專